通訊員(羅昭晶)近日,永州市中心醫(yī)院成功開展首例腹部無輔助切口的腹腔鏡下乙狀結腸腫瘤切除術。
患者唐某,男,55歲,因大便帶血半年余,入住永州市中心醫(yī)院北院胃腸外科。腸鏡結果示:乙狀結腸見一隆起腫物,約4.5*5.5cm大小,頂部分頁,表面糜爛。病檢診斷:(乙狀結腸)管狀腺瘤,灶性上皮呈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入院診斷:乙狀結腸管狀腺瘤,惡變待排。經檢查,未見明顯手術禁忌癥。
2018年1月26日,在胃腸外科主任曾之耀指導下,副主任桂雙元帶領的手術團隊為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鏡乙狀結腸腫塊切除術(經肛門自然腔道標本取出Noses),手術十分成功,患者術后恢復良好。
永州市中心醫(yī)院胃腸外科目前已廣泛開展腹腔鏡下胃癌、結直腸癌根治術等疑難、復雜手術,腹腔鏡技術已達省內先進水平,并多次參加省內外技術交流、比賽,獲得了優(yōu)異成績。為將微創(chuàng)、快速康復(ERAS)理念全面推廣,進一步減輕患者的病痛,此次又成功開展首例腹部無輔助切口的腹腔鏡下乙狀結腸腫瘤切除術。
該手術通過使用常規(guī)微創(chuàng)手術器械,結合獨特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及標本取出途徑(經肛門取出標本及消化道重建),既保證了腫瘤的根治性切除,又能達到最佳的微創(chuàng)效果,術后腹壁僅存留幾處戳卡疤痕。而以前的常規(guī)腹腔鏡手術,除腹壁幾處戳卡切口外,還需經腹壁輔助切口取出標本及消化道重建,較“經肛門自然腔道取標本手術(Noses)”多一處約5cm的腹壁輔助切口。經肛門自然腔道標本取出的完全腹腔鏡(3D)下乙狀結腸管狀腺瘤切除術(Noses),腹壁無輔助切口,術后疼痛更輕,恢復更快,住院時間更短。